哈佛商業評論對話徐少春: 有質量的增長靠心力資源

Facebook
LinkedIn
WhatsApp
Email

近兩三年以來,中國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內外部壓力紛至沓來,短期行為頻現,難免會衝擊企業的長期規劃,不利於實現基業長青。面對重重的壓力,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提出,越是危機時刻,企業越應該從內部挖掘潛力,讓企業最大的資源——心力資源(每一個人心中無盡的寶藏)發揮作用。企業只有重視心力資源,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能量和智慧,才能不懼挑戰和壓力,順利度過困難時刻。

成立於1993年的金蝶經過了多次成功轉型,從DOS財務軟件到Windows財務軟件,從財務軟件到企業ERP系統,再到如今實現業務上“雲”。金蝶根據內外部情況不斷進行變革,讓公司的韌性越來越高,競爭力越來越強。在徐少春看來,公司變革成功的原因主要靠組織的靈活進化和激發人才潛力。

“砸”是徐少春推動金蝶變革的標誌性動作。從2014年開始,砸筆記本電腦、砸服務器、砸ERP……每年5月,徐少春都要“砸”舊立新,為金蝶的變革定調。2022年5月7日,徐少春砸掉象徵束縛HR傳統管理思維的“牢籠”,推出一款數字化HR產品——星瀚人力雲。這款以華為為原型的產品,填補了中國軟件行業在人力資源數字化領域,面向大型、超大型企業的產品空白。它既能幫助中國大企業解決國外廠商“卡脖子”的問題,又能降低大企業自研自建系統的風險。星瀚人力雲不僅僅是一個IT工具,其中還融入了很多華為前沿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包括一些實踐工具甚至是諮詢成果。

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和方向是什麼?金蝶30年來凝結的管理哲學和管理智慧是什麼?是不是存在中國管理模式?帶着這些問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近期在位於深圳的金蝶總部採訪了徐少春。

01 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是心力資源管理

HBR中文版:從2014年到今天,你每年都要“砸”一次,為何金蝶如此熱衷於自我革新?

徐少春:本質上,我們是一次又一次進行顛覆式創新。在軟件行業,創新是永恆的主旋律。金蝶的很多新技術都是“砸”出來的,這已經形成一種文化了。2014年5月4日我砸掉了筆記本電腦,推出雲之家,開始了移動辦公。當年的8月8日我砸掉了客戶的服務器,開啟了金蝶雲的轉型,那個時候我們的雲收入幾乎為0。通過“砸”,我們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對客戶是一種承諾,對同行是一種引領,對內是告訴員工我們沒有退路了。

HBR中文版:這次你砸掉象徵束縛HR傳統管理思維的“牢籠”,從金蝶過去擅長的財稅領域,轉向HR數字化,是如何考慮的?

徐少春:根據金蝶的“平台+人財稅+生態”戰略,我們希望將人力資源打造成公司繼財稅領域后的第二增長曲線。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是數量式的增長,但未來40年,在人口紅利慢慢消失后,我們要依靠有質量的增長。有質量的增長最重要的是發揮人的作用,挖掘人才紅利,從人力資源管理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或者說發揮出更大的心力資源。

HBR中文版:你提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和方向是心力資源管理,應如何理解?

徐少春:我最近讀了加里·哈默寫的《組織的未來》,他在描述工作能力層次架構中提到,在企業當中,更有勇氣、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更能做出大的貢獻。這說明最能體現員工價值的不是專業知識、勤勉和付出,而是勇氣、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

勇氣、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是來自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員工在企業工作,盡了多少心最為關鍵。所以,一個企業最大的資源不是人力資源,而是心力資源。心力資源是什麼?是每個員工心中無盡的寶藏。心力資源管理的本質是開放和挖掘我們每個人內心無盡的寶藏。

任正非是我尊敬的企業家,他在華為倡導“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承認勞動是公司價值創造的主體,用熵減與開放持續激發個體的創造活力,用自我批判打造個體與組織糾偏的機制”,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極大地順應了人性、激發了人性。我認為,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向代表21世紀最新的方向。

HBR中文版:金蝶是如何進行心力資源管理的?

徐少春:激發組織活力和發揮每個人的創造力,是金蝶一直以來考慮的首要問題。我們特別重視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他不是為某某干,而是為自己干。我們經營的核心是讓員工尤其是骨幹成為企業的主人。

過去30年,由於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金蝶每年都在變,組織也在調整,比如現在向平台型組織轉變,用小團隊、靈活組織項目團隊等方式。這些變革都是為了激發我們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說過去30年,金蝶做對了什麼,最重要的一條是充分發揮員工的作用,不斷強化人力資源管理。

02 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

HBR中文版:2020年,金蝶提出“平台+人財稅+生態”戰略,你如何確定它是正確的?

徐少春:最近這幾年我們通過總結、提煉,提出“平台+人財稅+生態”戰略。我認為戰略正確與否,要看你的起心動念,過去我們想自己比較多,要把規模做大,現在我首先想到的是行業和生態。我提供一個平台軟件,重點做其中的人財稅SaaS(軟件即服務)部分,更多的服務是我們的生態、合作夥伴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利他就是利己。我們常常講“出發就是到達”,從出發點來講,我覺得這個戰略就是正確的戰略。

這個戰略還是聚焦的戰略,我把蒼穹平台做好,把財務、人力資源、稅務做好,其他的主要靠生態。一旦聚焦后競爭優勢就會變強,再加上生態的戰略,所以我們可以想象這個戰略會有很大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能夠形成槓桿效應。

HBR中文版:你們提出,未來十年金蝶成為中國最強的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和世界級的企業SaaS服務商。信心來自哪裡?

徐少春:我們判斷,未來十年中國軟件業規模要增長7倍達到4.5萬億元,其中軟件規模達到1.5萬億元,服務規模達到2.9萬億元。這是金蝶發展的市場前景。

過去中國企業不願意買軟件,即便買了,價格也壓得很低,影響了中國軟件行業的發展,也就沒有產生軟件巨頭,這與中國企業的發展是不匹配的。現在,中國企業開始追求有質量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軟件的價值,因為軟件能夠幫助發揮每個人的潛力、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去充滿熱情地創新和變革。目前,中國軟件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下半場,這會是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除市場因素外,我們的信心主要來自自己——強大的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產品實力、服務能力等。

HBR中文版:請具體講一講?

徐少春:金蝶一直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每一位員工包括我自己都堅持落實到位。2018年我推出了“徐少春個人號”微信服務號,把我的個人號嵌到軟件場景裡面,客戶打開軟件界面,其中有一個浮窗是我的頭像,一點擊就可以跟我對話。

我把自己與680萬的客戶都鏈接起來,把我的人格都壓上去了,每天花一到兩個小時看公眾號的反饋內容。我對客戶是發自內心的感謝、感恩並提供虔誠的服務,由於我以身作則,公司全體員工都感受到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性。全員做到這樣,公司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HBR中文版:過去三年,金蝶的市值增長近5倍,2021財年雲訂閱也有很高的增長,你用哪些指標衡量金蝶的成功?

徐少春:從科學上講,我們用凈推薦值、續費率等指標來看客戶忠誠度。另一個層面上,我希望客戶談到金蝶時,不僅是產品和服務好,是金蝶這些人“真的對我們好”。我們跟客戶的交易、服務關係,都是一種結緣,目的是讓我們彼此成長,相互成就。我認為這就是新的商業文明。

03 領導者的心智模式決定企業起落

HBR中文版:你如何評價金蝶過去的30年?

徐少春:金蝶是行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們見證了中國軟件行業、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培養了許多人才。

以十年為期,金蝶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創業階段,從開始創業到2001年2月15日在香港上市,這個階段我們進行了很多創新,在行業中有很強的技術引領作用。這個階段金蝶獲得成倍增長,也成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內地軟件公司。第二個階段是從上市到2011年,是“平穩發展階段”,金蝶的版圖不斷擴張,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到2011年達到峰值。第三個階段是2012年到現在,由傳統的軟件公司向雲服務商轉型,這是創新變革的十年。從2014年開始,我每年一砸,就是要加快變革速度,到今天公司雲業務收入佔比超過六成,雲轉型戰略已取得階段性勝利。

我認為企業的發展是波浪式前進,一個周期接着一個周期。外部環境也是呈現周期性變化,伴隨大的經濟周期、行業發展周期,企業自身就會有一個周期。像IT行業,十年就有一次大的變革,我們希望企業的發展周期能夠與外部、行業的周期同頻共振。通過變革,我們能夠爭取主動權,實現順應發展周期,變得更有韌性。

HBR中文版:你如何判斷何時需要變革?

徐少春:這是一種直覺,一種內心的洞察。說白了任何人如果對一個行業用心,就會有深刻的洞察。這麼多年我的這顆心都傾注在軟件行業上,所以對行業的變化會有直覺的判斷。

HBR中文版:多次轉型也讓金蝶經歷了巔峰與低谷間的起伏,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怎樣的領導力?

徐少春:領導者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企業的起落。所以金蝶過去的起起伏伏,我負最大的責任。前兩年我有一個感悟,就是一顆純粹的心靈能夠敏銳感知事物的變化,一顆迷失的心靈會失去眼前的機會。我很高興這幾年自己的心智模式變得更加開闊,對行業的發展、事物的規律特別是對生命的意義,有更多新的認識。

HBR中文版:你如何利用心智模式幫助金蝶走出低谷?

徐少春:2012年,金蝶曾經歷“至暗時刻”,當時移動互聯網如火如荼,而我們還採取傳統的軟件授權模式,危機很大。金蝶要變成一個輕公司,變成一個能夠引領行業新商業模式的公司,就必須主動變革。那段時間挑戰重重,回到家裡夜深人靜,我一個人想怎麼能夠擺脫困境,就想到了三個堅持——堅持信念、堅持信任、堅持行動。堅持信念就是我們要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相信行業的美好未來。我也要相信自己和同事,勇於亮劍,所以2014年就有了砸服務器、砸筆記本電腦,把最難的時刻變為了最有希望的時刻。越是困難,企業越應該從內部挖潛,挖掘和發揮心力資源,充分依靠自己的資源應對複雜的外部挑戰。

HBR中文版:目前,主要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中國企業遇到了許多困難,你有何經驗可以分享?

徐少春:每一個企業都會遇到困難,一個企業的規模、人數可以根據外部周期和自身周期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不斷進行優化,這是每個企業的自主權。但是,我現在更倡導心力資源,企業更多應是以心為本,要善待每一個員工。我蠻喜歡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心懷大道,為天下去做事。只要我們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從利他出發不害人,一個非常繁榮和美好的景象就會出現在大家的眼前,我們作為領導者,要有這種心境和胸懷。

特別是現在的企業家,不僅僅要對公司負責,也要肩負社會責任。企業這麼多員工的發展、前途和命運,還有合作夥伴的發展、前途和命運,我們作為企業家,要心懷大道讓大家彼此成長,現在的領導者應該站在如此的角度思考。

當大家有這樣的一種心境,我覺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這個就不是一句空話了。中國真正的強大是大家彼此攜起手來,一起共同進步和成長。

HBR中文版:聽起來你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學。它來自哪裡?

徐少春:稻盛和夫是我十分推崇的企業家,他倡導的管理模式是以心為本,他講的提升心性拓展經營很值得學習。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每位企業家要提升自身的心靈品質,如果說我們真正做到以心為本,實現員工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與員工共同發展,有這份發心,我相信天下人才為企業所用,企業的發展自會更好。

HBR中文版:2008年你發起“中國管理模式理事會”,你如何看待中國的管理模式?

徐少春:我們常常講歐美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國有沒有管理模式?這是我一直在探索、追尋的問題。早在2006年,我就提出了中國管理模式,曾經發表過“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管理模式”的演講,當時很多人不認可,一談到中國模式就認為是落後的。現在我越來越有信心,覺得中國管理模式肯定存在。德魯克曾經講過“21世紀中國將與世界分享管理奧秘”,這個奧秘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中國哲學,中華聖賢傳承的優秀文化,這是中國管理模式的核心。比如說金蝶的價值觀是“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這就是中華文化在我們公司的應用,這就是一種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

中國管理模式是不是排外?不是,從金蝶的實踐中看,我們的管理既有中國哲學,也有西方管理的技術、方法和工具。我甚至認為,當中國企業真正傳承和掌握中國哲學的精髓時,可以更好地使用西方的方法和工具。十多年來我也不斷提煉、總結和提升金蝶的實踐,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

原文取自《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2年6月刊《金蝶徐少春:有質量的增長靠心力資源》。

立即聯絡金蝶,讓管理更高效!

歡迎致電 +852 2157 9390 或留下資料,我們的系統顧問會為您服務。

* 金蝶不會將您的資料分享、售賣、租借或交換給第三方公司作銷售推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