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面臨煙囪式IT架構、大-笨-重系統、資料‘壺’……等七大痛點,專為大企業而生的金蝶雲•蒼穹正好可以破解這些難題”。在5月11日的“首屆金蝶雲蒼穹峰會”上,金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砸掉象徵企業數位化轉型束縛的巨型“繭”,直指傳統IT的“七宗罪”。
傳統企業資訊化建設中,當業務部門提出業務需求,資訊中心部門進行系統集成商的招投標,再進入到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開發、測試、上線的專案週期中。某種程度上,每個新系統的上線都預示著一座新的煙囪矗立而成。這種完全基於業務需求建設系統的方式,已成為過去20多年企業建設IT系統的標準流程,導致IT系統建設早的企業內部系統煙囪林立。“煙囪式IT架構,這正是今天很多企業面臨數位化轉型難的重要根結。”
傳統應用架構,前後端應用代碼都寫在一起,由一個代碼包完成交付,開發和部署都方便簡單, 在專案的初期,單體應用可以很好地運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代碼的不斷膨脹以及人員的更換,慢慢地,團隊需要維持上百萬行代碼中的數以百計、千計的依賴關係,哪怕是很小的幾行需求或者一個 Bug 修復,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單體應用變得越來越臃腫,可維護性、靈活性逐漸降低,維護成本越來越高。“這些大、笨、重系統,是傳統IT的另一個痛。”
而資料壺,則是另一種資料孤島的生動表現。企業已實現數位化,資料卻沉在一個又一個的壺裡,彼此孤立,形成典型的資料孤島,資料的價值根本沒有發揮出來。“這種資料壺的出現,讓企業看到到數字轉型的價值,或者說資料的價值完全被埋沒。”此外,傳統IT還有“守舊而非創新、管控而非賦能、佔有而非連結,領導者自我束縛”等痛點……
作為國內首款自主可控及雲原生架構的大企業雲服務平台,金蝶雲•蒼穹提供包括員工服務雲、財務雲、人力雲、採購雲、製造雲、銷售雲、物流雲、管道雲等完整的SaaS服務,以及基於雲原生的企業級PaaS服務,讓大企業數位化轉型不再是難題。
金蝶中國副總裁趙燕錫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和技術分享環節介紹,作為採用雲原生技術,支援微服務、分散式運算與存儲、容器服務、多租戶,並獨創了KDDM動態領域模型,支援雲端個性定制的金蝶雲•蒼穹平台,對於這些痛點一併給出了解決方案。
例如金蝶雲•蒼穹助力華為基建ECC系統全面雲化,給華為基建管理系統帶來了整體提升,交付效率實現秒級重啟,交付成本大大降低,用戶體驗大幅提升,系統運維更穩定安全。
金蝶雲•蒼穹還助力中油國際提升海外安全,幫助中油國際快速搭建一套海外社會安全資訊網路平台,通過資訊化手段加強人員在海外的安全。
據悉,以“人人、生態、體驗”為設計理念的金蝶雲•蒼穹,採用三層應用架構設計:敏捷前台、共用中台和雲計算後台,核心是基於中台架構思想,數字賦能商業,説明企業實現產業互聯網轉型及升級。
趙燕錫表示,金蝶將打造基於金蝶雲•蒼穹平台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聚力發展開發者行業夥伴,賦能夥伴基於蒼穹開發行業產品,為客戶提供多樣化SaaS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共同打造一個共用、共贏、共生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