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金蝶國際軟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與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劉二飛 、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紫光集團聯席總裁于英濤等多位企業界大咖出席高端對話,共同探討“全球科技合作與競爭”。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全球競爭和科技創新中取得如今的成績,徐少春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了今天科技創新的成就靠的是中國人要改變一窮二白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是中國人傳統的“德”。中國人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幹出一番事業,這個我們已經用事實證明瞭。”
徐少春以金蝶為例,金蝶深耕企業服務領域26年,IDC最近兩年的調查報告顯示,“金蝶在中國企業級SaaS雲服務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已經超越國內外廠商。”同時,金蝶的腳步也已經邁出國門,“央企招商局集團用的是金蝶軟體,招商局走向世界各地,到任何一個地方用的都是金蝶,我們一起走向了國外。”除了招商局集團,還有“香港的美國銀行亞太區,外資企業的分支部分用金蝶,但我相信金蝶進入總部的這一天一定會來臨。”
過去的四十年裡,中國取得科技創新的成就靠的是“德”,那麼接下來40年在全球科技創新過程當中,中國如何才能保持競爭力?“我們要問自己,有沒有更深層次的精神,要捫心自問內心的良知,是不是深層次地相信自己?我找到了答案,這個東西就是“道”,就是更高的境界和格局。”
中國企業應該以何姿態立足全球競爭?徐少春表示“這個時代是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你到底有多愛客戶,這反映了企業的文化和哲學,而企業的文化和哲學最終也要在本國的文化裡尋找力量。現在為什麼我們焦慮和害怕?因為沒有很好的學習中國哲學。中國有很好的哲學,現在我們亟需從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當中尋找精華部分為自己增強自信,當你有這份自信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我走過了26年的創業歷程,再看我人生下半場,我現在很坦然,很堅定、很自信。”徐少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