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領先的軟件基礎設施提供商金蝶天燕亮相軟博會,發布ADP大數據平臺和政府數據共享交換解決方案。作為中國基礎軟件產業鏈上引領創新與發展的先鋒,金蝶天燕自然受到更多關註。 有媒體提問,2015年被稱為政府大數據元年,ADP大數據平臺正當其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解決方案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金蝶天燕專家任東民表示,雖然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政府依然要優先解決小數據問題。政府數據共享交換是個老大難,解決得慢了或解決得不好,會制約大數據發展。政府大數據應該兩手抓,壹是作為普遍性需求的跨組織邊界的數據開放共享,要償還歷史欠賬;二是作為探索性需求的分析型應用,在少數高端領域要先行先試。
討論政府數據共享交換是不是過時了,實際上是三個問題:
政府大數據能不能照搬互聯網大數據模式? 數據共享交換與大數據應用是什麽關系?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發展路徑是什麽? 政府大數據的4V分析
IDC對大數據的定義是4V(Volume-大容量、Variety-多樣性、Velocity-高速度、Value-高價值)。金蝶天燕專家透露,按照4V對政府大數據和互聯網大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前3V與技術架構密切相關,最後1V則與數據價值密切相關。經比較發現:政府大數據是非典型大數據,在技術架構和數據價值上都與互聯網大數據不同,無法直接照搬。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是大數據應用的必由之路
大數據本質上是分析型應用,沒有數據就根本談不上分析。金蝶天燕專家認為,壹提到大數據,大家想到的都是高大上的算法和模型,但卻忽略了基礎性的數據準備工作,何況其技術含量和業務要求並不低。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準備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卻缺少應有重視,大數據應用怕是無源之水。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在很大程度上講,是為政府大數據應用做數據準備工作。原因在於,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重心從交換轉移到共享,部門之間數據的供需匹配,讓位於跨部門的公用數據集建設。為滿足越來越多的綜合性管理和服務目標,從四大基礎庫派生出各種主題庫和專題庫,數據內容、類型和容量都急劇增長,成為構建大數據應用最合適的原料,也是構建大數據應用的前提。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價值在於:
(1)構建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基礎架構。
(2)運用大數據支撐“放管服”改革。
(3)探索政府大數據管理的成功範式。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路線圖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問題的本質,是信息的高度分散性和無序性與利用信息的高度集中性和選擇性形成的矛盾。金蝶天燕專家提出,解決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問題的基本思路,是通過高優先級的公用數據集建設和數據應用服務開發,拉動統壹的、公用的數據共享交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數據管理機構和政策法規配套。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應用趨勢是資源化、服務化;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的技術趨勢是中心化、平臺化;
政府數據共享交換解決方案總結為“1234+X”,也就是“壹個門戶、兩個體系、三個平臺、四個庫和多項應用服務” 。
2008年以來,為了適應信息化發展從IT到DT的轉型,金蝶天燕的數據平臺產品不斷升級換代。與此同時,大量承建從部委到地方的數據相關平臺類、資源類和應用類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金蝶天燕將緊跟政府大數據發展潮流,在政府和公共事業領域率先探索,打通從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到大數據應用的成功之路,讓政府數據發揮最大價值。